發布時間:2022-08-31      文章分類:新聞資訊      瀏覽量:2043      文章來源:本站
風盛行,國潮迭起。當成語遇上中醫藥,又將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呢?為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承,胡博士說中醫系列特推出“世”說新語欄目,從中醫理論角度出發,重新挖掘成語的中醫價值與內涵,分享成語背后的故事與養生方法,讓讀者感受不一樣的中醫藥文化。
如法炮制
如法炮制,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成語,其釋義為依照成法炮制中藥,泛指照現成的方法辦事。那中藥炮制是什么?中藥為什么要炮制?又與中醫療效有什么關系?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二吧。
【出處】宋·釋曉瑩《羅湖野錄·湛堂準禪師·炮炙論》:“若克依此書。明藥之體性。又須解如法炮制。”。南宋時,廬山慧日寺有位叫文雅的和尚,他所著的《禪本草》中,把佛教的禪比作一味藥,能治人世間各種疾病,且能讓人長生不老。文雅和尚有位同門師兄弟名文準,亦寫了篇《炮炙論》,以中草藥的加工作比喻修行的方法,若人們“如法炮制”,便能修成正果。
何為“中藥炮制”?
中藥炮制其實是一門傳統的制藥技術,是將原藥材進行凈選、切制和炮炙等處理而制成一定規格的炮制品,通稱為“中藥飲片”。
中藥炮制法則是根據中醫藥傳統理論而制定的,目的在于適應中醫臨床處方和中成藥配方的需要,保證中醫用藥質量標準,達到臨床用藥安全和有效。簡單來說,就是通過多種方法把原藥材加工成合適的中藥飲片,從而讓中藥藥效發揮得當,用得其所。
中藥炮制的目的
中藥炮制的目的主要是使中藥在臨床上提高醫療效果,保證藥品的質量和用藥的安全。具體可以由以下幾方面來理解:
1、讓中藥飲片到達一定的凈度和純度標準。
中藥的來源涵蓋動物、植物、礦物等,往往會夾雜著其他雜質與非藥用部位。比如一些用根部的藥材,往往會帶有泥沙和殘留的莖,這對臨床用量會有影響。因此,入藥前需對藥材進行凈選,使其達到一定的純凈度,以保證臨床用藥劑量的準確性。
2、消除或降低中藥的毒副作用。
“是藥三分毒”,單味中藥的成分復雜,其中有些可能對人體生理作用較為強烈,甚至有毒害作用,如有名的毒性藥物烏頭類。曾聞有人自制藥酒,其中就有生川烏、生草烏,結果把自己給喝進醫院了。原因是其毒性成分烏頭堿,必須要經多次反復漂洗、蒸煮等加熱炮制處理,讓烏頭堿受熱水解成毒性較弱的烏頭次堿,然后是毒性更弱的烏頭原堿,才基本達到安全內服的標準。
3、改變和增強中藥飲片固有的藥性,提高醫療效果。
中藥神奇之處在于同一種藥材,經不同的處理加工能有不一樣的藥效。如地黃,生地黃性味甘、寒,有滋陰涼血的作用。若生地黃蒸制成熟地黃,其性味變為甘、微溫,有滋陰補血的作用。
4、適應中藥制劑的配制和中藥的貯備。
日常中醫治病多用中藥湯劑,其實傳統中藥劑型還有膏、丹、丸、散等。為了適應各種配劑需要,對中藥材進行粉碎、煅制、燙制等加工也是較為常見的。此外,中藥的生產供應也需要經過一定的貯備期,經加工處理可達到殺蟲害和微生物的作用,以防止中藥飲片在貯備期間因霉變或蟲害等影響療效。
炮制,中藥的熱血江湖
我國幅員遼闊、物產豐富,孕育了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。所謂“一方水土養一方人”,各地地域氣候、文化背景、資源配置、用藥習慣等差異,讓不同的地區都有著屬于自己的一套炮制理論與體系,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炮制幫派,如京幫、樟幫、建昌幫、川幫等。因此,在中藥這個“江湖”之中,便有著各大“門派”百花齊放的局面。
嶺南地區常年高溫潮濕,用藥不宜過燥,因此少用炒制法對藥材進行加工。而蒸制法則是嶺南中藥炮制技藝最具特色且最為廣泛的炮制方法,如蒸陳皮、蒸五味子(清蒸)、熟黨參(清蒸)等,也有加酒、醋等輔料蒸和發酵后蒸等多種蒸制工藝。
京幫繼承和發揚了北京與天津兩地藥派的傳統中藥炮制經驗與特色,遵循“炮制隨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”古訓,在蒸煮炮制和輔料使用都具有自己的特色。
“白芍飛上天,木通不見邊,陳皮一條線,枳殼鳳眼片……”都是江西樟幫切制的特色技藝。樟幫中醫藥文化歷史悠久,刀工見長,藥全效靈,素有“藥不到樟樹不齊,藥不過樟樹不靈”之美譽。
與樟幫合稱為“江西幫”的建昌幫,早在東晉時期便開始從事中醫藥,其烹飪炮制技藝與輔料的選取都獨具特色,其煨蒸煮炮制法也頗負盛名。
四川素有“天然藥谷”之稱,川幫以“炮”法聞名,善用火制加工,隨方炮制,以方制藥。
此外,還有諸如河南中藥炮制,在傳承古法炮制的基礎上,創立了中藥材趁鮮炮制加工工藝等。
中藥江湖之大,各大“門派”各顯神通,都秉著“修合無人見,存心有天知”的自律精神,為保障中醫臨床療效奉獻自己的一分熱血。
江西省樟樹市工業園開發區1號
0795-7889766、7776101 、7882088
版權所有 ? 2022 江西宏潔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贛ICP備2022006825號 技術支持:納網技術